要全力挖掘发供电能力。
我们要认真学习盐城供电公司盐都供电服务中心的做法和经验,从质量、成本、效益、风险四个维度,多方面满足传统运营需求与智慧化运营需求,全面自动化、数字化与智慧化,从而为高效运营提供服务平台支撑备用总容量根据系统可靠分析确定,一般为电力系统最高负荷的25%~30%,这些备用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仍将继续存在,但具体要求应根据系统变化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满足变化了的日常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
同时,与新能源发展相配套的化学电池生产、运行、服役期满后的污染物处置问题也逐步加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三项常规污染物的年排放总量全部加起来不到200万吨,低于美国煤电污染物总排放量(我国煤电发电量是美国2.5倍左右)。但是,新能源接入电网节点时的成本并不是终端用户电能成本。即便新能源发电不接入电网,但用户仍需要电网提供安全用电保障时,起保障作用的电力系统成本也应计入。新能源的随机性、不稳定性、间歇性特点是电力供应安全风险的主要根源,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之上建立的电力控制及运行系统,被黑客和敌对方攻击的风险也是重大新型电力安全风险,二者叠加更具有破坏性。
特高压技术和工程、电力系统智能化建设、分布式能源发展等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成就巨大,以电动汽车充换电、化学电池为代表的新业态以及抽水蓄能、新型物理储能等技术、工程积极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也为促进新源消纳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是与各种要素之间互相协调配套的,不会发生先建一个新型电力系统,然后各要素再归其位的情况。气象部门初步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前三季度,23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10%,其中,西藏同比增长22.8%,湖北、浙江、江西、青海、福建、陕西、广东、四川、宁夏9个省份用电量同比增速位于15%-20%。坚持科学错峰,最大限度保障企业错峰不减产。太阳能发电装机2.8亿千瓦,同比增长24.6%全社会用电量中速增长并叠加冷空气等因素,进一步放大用电负荷增长,其中采暖负荷增长更为明显,部分城市居民用电负荷占比达到50%左右。
大力推动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金融机构保供、税收缓缴以及各地财政保供补贴等政策足额落实落地。其中,西北区域外送电量24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是外送电量规模最大的区域。
占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34.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水电设备利用小时2794小时,同比降低100小时。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上年基数前后变化、电能替代等因素,并结合当前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11%,其中,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督导核增产能尽快释放,考虑针对部分环节或手续采取限时办理、联合办理等提效措施。
六是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20.1%。核电发电量30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建议出台全国性需求响应支持政策,实现需求响应补贴政策全覆盖,将需求响应建设、补贴成本纳入尖峰电价增收资金、输配电价或辅助服务费用,多渠道拓宽需求响应资金来源。前三季度,累计进口煤炭同比下降3.6%,国家支持加大进口煤炭采购,煤炭进口累计降幅逐步收窄。
加强有序用电执行管控,建立健全有序用电工作机制。一、二、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8.2%、23.6%和13.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9%、12.0%和9.4%,三季度增速比二季度回落主要因当季部分地区疫情散发,对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造成较大影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3%)、批发和零售业(11.4%)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督促天然气销售企业和管网企业加强发电用气保障,协调电网和气网调度运行,保障燃气机组的顶峰发电能力。
前三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6.6%)、住宿和餐饮业(26.3%)、批发和零售业(25.7%)、房地产业(22.3%)、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21.1%)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20%。(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截至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2.9亿千瓦,同比增长9.4%。二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因电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来水偏枯、电煤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电力供应紧张,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前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7.5%。严格执行有序用电计划,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全口径煤电发电量3.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国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四大高载能行业两年平均增速逐季回落,各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1%、6.7%和5.6%。
四是加强煤炭和电力上下游生产供应秩序。二是保障火电企业燃料采购资金。
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880小时,同比提高113小时。注释:两年平均增长(增速)是以2019年同期值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国家最新要求,进一步加快煤炭增产增供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五是深化需求侧管理、加强有序用电执行管控。前三季度,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880小时,同比提高113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5842小时,同比提高321小时。
建议根据当前煤电机组在系统中的定位及成本,合理调整燃煤发电基准价,保持燃煤发电上网基准电价与发电成本的有机衔接,维持煤电企业生存和再生产能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将电、煤两个市场更加灵活的关联起来,抵御市场风险,保障企业合理收益。核电5326万千瓦,同比增长6.8%。
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1006小时,同比降低4小时。太阳能发电装机2.8亿千瓦,同比增长24.6%。
督促各地方政府保障年度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政府间送受电协议等交易刚性执行,避免受电力供应紧张影响,导致电力外送不合理调减,给省间中长期合同履约及受电省份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尤其是9月受电煤供应紧张、电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以及部分地区加强能耗双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国超过20个省份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
其中,电源完成投资3138亿元,同比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32.1%,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达到89.0%。针对存在供电瓶颈的局部电网,开展网架结构调整优化研究,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省间区域间电力支援能力。一、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1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上年同期低基数以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是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
五是跨区输出电量同比增长7.8%,跨省输出电量同比增长8.6%。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预计将首次超过煤电。
加强坑口、港口等各环节的价格管控,尤其重点监管矿区随意涨价,防止价格炒作,稳定下游价格,保障燃煤电厂煤量、煤质,避免煤电机组出力受阻导致系统有效出力减少。针对在产的大型先进煤矿,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研究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和保供期间生产计划。
一、二、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4.1%、10.6%和5.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4%、7.3%和6.1%,四大高载能行业增速回落是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5亿千瓦,同比增长17.8%,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5.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